学术薪火,相传不息。2024年11月12日,中山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为庆祝学校百年华诞,“面向新时代的乡村规划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学术会议于2024年10月25至26日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成功举办,是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世纪中大 山高水长”学术科研育人系列活动之一。
面向新时代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乡村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乡村建设理论强调将科学规划与本土实践相结合,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推动乡村建设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成为当前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会议现场
“面向新时代的乡村规划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学术会议由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住房城乡建设部乡村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汇聚了全国200余名专家学者,分享在乡村规划、治理与建设方面的创新经验,共同探讨乡村建设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路径。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教授主持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于10月25日上午9时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主持开幕式。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戴晴以及广东省高教厅原厅长、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学强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致辞
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致辞中,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此背景下,中山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为“百千万工程”持续注入人才活水和强劲动力。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研究乡村规划建设的理论,同时以问题为导向,深入乡村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并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让他们成为乡村规划建设的主体,共同推动乡村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他还表示,期待与专家学者们共同推动乡村规划建设,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戴晴致辞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戴晴副会长首先对本次“面向新时代的乡村规划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学术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城乡发展正处于历史性转型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也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规划探索,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协会与中山大学的长期合作,包括多个有影响力的规划项目,凸显了“共同缔造”理念在乡村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她指出,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持续推出创新性的规划手段和治理模式,才能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新时代的乡村规划与建设强调必须以人为本,尊重村民主体地位,结合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推动乡村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文化传承。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学强教授致辞
广东省高教厅原厅长、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学强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乡村建设的重要性。随着区域扩张和城镇化推进,大量农民涌向城市,乡村面临着人口流失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他认为,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实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旨在促进乡村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中山大学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共建了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提出倡导“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这一理念强调政府、社会和村民需协同合作,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从改善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的小事着手,共同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最后,他呼吁更多地理学者应积极投身于乡村规划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体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在大会报告环节,由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Cities》期刊主编赵鹏军教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刚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国际事务系主任、《Habitat International》期刊主编许智文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战略发展首席顾问张虹鸥研究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分院郭志伟总规划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赵鹏军教授报告
赵鹏军教授的报告以“城市系统计算的方法与应用”为题。他指出城市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存在关联性,即城市病存在“并发关联”特征,其科学机理源于城市系统复杂性。当前城市治理面临系统脱离、过程脱钩等现实困境,系统化决策已成为诊治城市病、建设宜居城市的急迫需求。团队打造的城市系统计算平台CitySPS,通过城市模拟技术实现物理、信息和社会空间的交互,融合城市机理模型(“白箱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黑箱模型”),实现城市系统的精确计量、精准预测和精细模拟。CitySPS平台具备安全体系自主可控、产品易用友好、技术架构灵活拓展、方法体系量化精准、贴近现实场景和基于全面系统理论等六个优点。他还介绍了该模型在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中的实践应用,展示了其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教授报告
李志刚教授的报告以“共同缔造:湖北实践与思考”为主题。在梳理我国空间治理的内涵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性是空间关系建立的过程本身,空间治理干预空间关系的建立等观点。他从“统筹”(湖北省流域规划空间治理)—“重组” (武汉都市圈到武汉新城的转型)—“吸纳”(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三个层面阐述了湖北省空间治理的规划实践及创新。在总结中,他强调统筹是规划的核心,参与是空间治理的内生动力,参与能够增强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凝聚力。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国际事务系主任许智文教授报告
许智文教授以“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户行为响应与土地利用变化”为题作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低效利用等问题,从制度环境—行为响应—土地演化三个维度,分析了宅基地制度改革与户籍制度改革的协同效应。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构建MAS+GIS的宅基地利用演化模拟模型框架,从时空角度分析宅基地空间利用状态演化,探讨农户宅基地利用行为演化及效应,揭示宅基地利用演化的逻辑内涵。发现两者在促进农户退出宅基地方面存在互补性,但这种关系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入呈现倒U型变化。最后,探讨了只有持续推动户籍和宅基地制度联动改革,才能有效提升宅基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户收入。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张虹鸥研究员报告
张虹鸥研究员的报告主题是“岭南水乡保护与规划建设:佛山紫南村实践”。报告首先从三角洲平原形成发育过程揭示了岭南水乡在珠江三角洲的分布区域和自然演替规律,并分析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地域系统,指出岭南水乡聚落是珠江三角洲复杂人地系统相互耦合的结果,聚落的发展体现了体现了珠三角先民改造自然,适应变化,“与水共生”的生态智慧与历史文化内涵。他提出,现代岭南水乡地域系统重塑应重视“以水为脉”的核心路径,维护和发展水乡“生态—文化—产业”系统。报告以紫南村水上游览共同缔造为例,详细介绍了其风貌特征、文化内核、战略规划、产品策划、景观设计和实施效果,展示了如何以水为脉络推动村庄的生态、文化和产业发展。这一实践不仅体现了地域特色,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分院郭志伟总规划师报告
郭志伟总规划师的题目是“村庄内生动力提升规划路径探索”。他明确了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和定位,强调了村庄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通过讲解多个案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增强村庄的内生动力。在中牟县清谷堆村的案例中,揭示了文化、产业和土地融合对村庄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济源示范区的村庄案例中,展示了跨村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潜力。在传统村落保护案例中,则突出了文化遗产在村庄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他还讨论了城乡融合的新理念,主张城市与乡村应相互支持,实现资源共享和文化互补,以促进双方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教授报告
李郇教授的报告以“规划结合治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主题。他提出构建完整社区的理论与实践,要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为切入点,以构建党建引领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引导政府自上而下的治理和居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有机结合。随后,通过分享沈阳市牡丹社区,以及凤庆县红塘村、塘房村等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融入完整社区建设中。最后,总结到规划应与治理结合,建设完整社区、回归日常生活,促进政府资源与居民生活的有效衔接,确保发展成果能够普惠于所有居民。
本次开幕大会报告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更对如何立足乡村建设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展开了深刻思考。几位专家学者围绕城市系统计算、共同缔造模式、宅基地制度改革、水乡村庄规划等主题,从多角度对新时代乡村规划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的多种可能性。此次报告强调,“面向新时代的乡村规划建设”,不仅要传承与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与生态资源,更要通过创新规划思路与实践路径,激发村庄的内生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为中国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并借助中国经验为全球乡村发展提供借鉴。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得到了国内乡村规划与建设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支持。除主会场之外,会议还设有三个平行分会场,涵盖了“城乡社区与治理”、“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与“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区域发展的规划对接”三大主题。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围绕城乡融合、数字化转型、村庄内生动力提升等前沿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新时代乡村规划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与创新思路。
分会场一
“城乡社区与治理”分会场由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秘书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陈婷婷副教授主持。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所金利霞研究员的报告探讨了城乡区域协调视角下的土地综合整治,提出通过资源整合和多方协同,实现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广东工业大学范建红教授的报告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如何增强乡村生计韧性,分析了区域间数字化与韧性发展不平衡,并展望了微观层面的未来研究方向;清华大学周政旭副研究员的报告分析了大理地区移民定居的影响因素与过程,构建了多阶段模型,强调经济繁荣、自然环境和公共服务对移民定居意愿的显著作用,尤其对女性和高学历人群影响更为显著;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若曦副教授的报告探讨了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通过多模式提升公共服务和经济自我造血功能,强调多方参与与数字化管理,并展示文旅经济和文化价值提升的成果;华中师范大学高喆副教授的报告分析了“绿中村”在生态管控下的自主更新机制,指出文创消费与资本驱动可缓解空心化,但也易引发租金上涨与不平等,建议通过规划干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广州市图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政务服务规划部周柳青部长的报告以小楼人家为例,介绍了城乡融合背景下的新乡村示范带规划,通过产业链整合、文旅活动策划和共享经济发展等模块,打造小楼乡村品牌,推动乡村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中山大学陈婷婷副教授的报告以凤庆县红塘村为例,探讨共同缔造模式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营造,通过“共谋、共建、共评、共管、共享”方法,激励村民参与改造,实现环境美化、产业发展和社会关系改善,增进村民归属感并提升治理与经济效益。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国际事务系讲座教授、系主任许智文教授,北京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分院郭志伟总规划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黄耿志教授,城乡院(广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周婷婷总监对本分会场发言报告做了评议。
分会场一现场(左右滑动查看)
分会场一全体嘉宾合影
分会场二
“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分会场由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传统村落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王劲副教授主持。
华南理工大学张智敏副教授介绍了典型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的形态与布局,同时分享了数字方法应用于传统村落的相关经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王建军正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的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在文化价值挖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保用并行,活态传承”为宗旨的六点规划方案探索;昆明理工大学程海帆副教授分享了对滇南、滇中、滇西北云南三大传统村落聚集区的区划认知,并且结合相关案例介绍了适应性改造的尝试;中山大学王劲副教授介绍了研究院在云南凤庆县塘坊村农房改造项目的相关情况。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郇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谢超副系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李哲扬所长、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保护处沈毅佳、广州美术学院韩如意老师对本论坛发言人的报告做了精彩点评。
分会场二现场(左右滑动查看)
分会场二全体嘉宾合影
分会场三
“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区域发展的规划对接”分会场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梁育填教授主持,来自高校、科研机构、规划院所等不同背景的六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汇报交流,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教授对报告分别做了评议。
梁育填教授结合时代背景与调研经验,指出重点城市区域、基础设施、产业空间、制度文化是中国与东盟规划对接的主要领域,聚焦从“两国双园”到“三国三园”的区域合作发展历程,多维度探讨未来双边规划对接的可能性。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启军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以柬埔寨沿海四省为案例地,立足柬埔寨国情与研究区域现状特征,基于国家视角从产业选择、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实施路径等方面制定总体规划,促进柬埔寨区域协调发展。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许靖涛高级工程师全面梳理广西百色市的发展基础,从跨境产业、园区载体、交通联系、要素保障、合作交流等总结广西百色市与越南规划对接的实践探索。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吴旗韬研究院从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建设背景、发展定位和重点领域出发,结合中国对东盟的投资状况,指出黄金内湾与东盟在产业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旅游发展等领域具有合作前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赵渺希教授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优越的港口条件,深入分析区域间港口群的竞合关系,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发展困境提出规划策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王劲副教授整理凝练中国与越南史料,指出两国对文物保护的认识水平与法规制定在时间维度上高度相似,通过解读越南与日本在规划保护顺化古城过程中形成的合作模式,提出未来中国与越南能够在遗产保护领域探索规划对接。
分会场三现场(左右滑动查看)
分会场三全体嘉宾合影
这些报告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共同推动了新时代乡村规划与建设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与生态资源的价值与意义,为中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时代活力。至此,经过两天深入的学术研讨,“面向新时代的乡村规划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推荐阅读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