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部署,落实济南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设计与风貌塑造的工作要求,响应公众美好生活诉求,在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下,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修编(征求意见稿)》,并于近期予以公示。
济南市是我国唯一一座岳渎交汇、黄河下游两岸发展的省会城市。本次编制工作以泰山、黄河为生态本底构筑“大济南”的空间框架,首次开展全域10244平方公里的全要素空间统筹与设计。立足“山泉湖河城”资源禀赋,聚焦泰山、黄河、长城、泉水等生态文化要素,锚固岳渎交汇的生态底线、赓续齐鲁风韵的文化价值、彰显“山泉湖河城”的风貌特色、塑优依山拥河的大都市空间形态,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打造美丽泉城风貌。将自然、历史、人文与城乡有机融合,描绘未来“山河胜境、天下泉城”意象,谱写济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于大明湖眺望中央商务区
01 市域空间
规划综合考虑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和城乡建设等全域空间要素,系统梳理市域内最具特色价值的资源禀赋,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明确的城市性质、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总结提炼市域的生态、文化及城乡设计策略,形成市域“山、河、轴、城、乡”景观风貌塑造的战略共识。
02 中心城区
济南市山水自然景观与城市深度融合,城市依山水之势而建,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风貌。中心城区自明清到20世纪末,受限于泰山黄河之间的地形条件,城市发展呈现出带状空间形态,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心城区正逐步转向以黄河为轴带、鹊华为绿核的组团式发展格局,有序拓展城市空间。
03 强轴定心
泉城特色风貌轴、泉城时代风貌轴、黄河生态风貌带,在中心城区内各长约百里(50千米左右),作为城市空间的结构性轴带,承载着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等核心功能,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以古城、CBD、大桥为中心,推动高品质公共空间建设,围绕鹊华生态绿核,促进城绿空间高质量发展。
04 城绿耦合
济南市中心城区传承了历史上“城即园林”的特点,山水入城、城绿交融。通过构建“环、楔、廊、园”交织的绿色空间体系,将城市各级绿地系统与城市外围自然生态系统有机连接,实现城市空间与绿色生态空间的高效融合与互动。
05 塑景观城
在中心城区尺度上,结合轴线、绿环、道路等有机界限,划分城市组团,提出针对性风貌引导要求。对特色街巷进行识别和品质提升,增强城市空间的体验感和吸引力。强化标识体系和眺望系统,使城市的空间形态更加特色鲜明、清晰有序。
06 管控实施
将总体城市设计成果内容,按照风貌特色、生态格局、空间形态等要素进行分解,注重与相关规划的横向协同,强化设计要点在重点片区、项目建设中的纵向传导,形成文本指引、分区引导、重点管控等内容,构建分级、分类的传导管控体系。
推荐阅读
《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3—2035年)》印发,至2035广州与湾区城市1小时互达
广州出台首个海洋规划,建设世界领先的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南宁或将打造成华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广东省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
点击查看正式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