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规划与设计师工作与生活”调研报告出炉啦!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放缓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规划与设计行业正步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阶段。规划师们与设计师们的过得如何?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设计(境外机构)工作委员会(简称OPDI)于2024年9月18日发起调研,得到864位规划师/设计师的大力支持。受访者在行业、地域、年龄、职业背景方面均有一定的代表性,反馈了他们从业的切实状况与期望。
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调研的人员和机构,以及支持和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工作的行业同仁!此次调研为公益性非营利工作,相关数据、分析及结论将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本篇节选调研部分内容,供大众交流参考使用。
1、受访者画像
受访者地区分布广泛,中青年为主。
受访者来自全国各地,珠江三角洲的设计师们更加关注本次调查。
——来自广东省的受访者最多,有151人,占全部864位受访者的17%。其次为北京与上海的受访者(11%|7%),湖北省、江苏省与安徽省紧列其后。湾区与中部地区设计界的影响力正在增长。
本次调研体现良好的全龄化特征,中青年群体占一半以上。成熟设计师群体积极参与了本次调研。
——22-30岁的受访者占比29%,30-35岁占比34%,35-49岁占比25.18%。30-40岁之间的受访者占据了近59%,他们既是企业的骨干,也对公共事务更为关注。
专业背景集中于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多来自国有企业。
由于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的背景,本次调研工作更为呈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的日常工作。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专业的受访者占79.28%。景观设计专业占6.02%、建筑设计专业占3.12%、土木工程专业占1.5 %。
受访者的背景与行业构成很相似,国有企业设计师(58%)占较高总量,同时也囊括了相当比例的政府部门与外企机构,整体呈现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关注。
——51%受访者来自国有企业,32%来自民营企业,7%来自政府部门,3%来自外资/合资企业。
2、 薪资收入
分机构类型、分专业类型统计年薪情况
864位受访者的年薪中位数是12.6万元,平均数是20.4万元。按机构分类,外资/合资企业的受访者年薪最高,中位数在20.2万元。
——国有企业的受访者年薪中位数在15万元,民营企业在12万元,政府部门在12万元。
按专业分类,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专业在12.6万元。
——土木工程专业的受访者年薪中位数在17.1万元、景观设计专业在13.8万元,建筑设计专业的受访者年薪最高,中位数在19.2万元(但由于受访样本总量较少,该项数值不建议作为行业平均水平)。
不同机构类型在薪资结构上有所差异。
外资/合资企业薪资结构以月薪为主,年终奖为辅,月收入中位数较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情况相反,整体收入与全年绩效紧密相关。50%左右的国有与民营企业年终奖占比达全年收入的30%以上。
——外资/合资企业月薪最高,中位数位于“12000-20000元/月”,其余机构中位数位于 “8000-12000元/月”, 5000-8000元月收入在民企中占比超过50%。
——2023年有年终奖的机构中,国有企业占比最高(70%),民营企业(48.4%)与政府部门(47.5%)次之,外资/合资企业最低(18.2%)。
——国有企业年终奖占全年收入比例最高,中位数位于“30-50%”,民营企业、政府部门位于“10-30%”,外资/合资企业位于“0-10%”。
2023年行业整体面临挑战,但大多能够按时发薪。
半数受访者2023年收入下降超过10%。
——47%的受访者收入下降超过10%,22%下降5-10%,21%保持不变,6.4%增长5-10%,3.2%增长10%以上。
——国有企业收入下降略多,52%受访者下降超过10%;超过60%的外资/合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下降5%或以上;政府部门相对稳定,亦有40%有所下降。
各机构多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
——80%受访者表示机构可以按时发放劳动报酬。
——100%外资/合资企业受访者表示可以按时发放劳动报酬。29%的民营企业受访者表示不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国有企业(18%)与政府部门(12%)次之。
3、 福利待遇
业内机构五险一金缴纳整体较为规范。
——93%受访者表示机构可以缴纳五险一金。
——外资/合资企业100%受访者表示机构有五险一金保障。2%政府部门、5%国有企业、12%民营企业受访者表示机构没有五险一金保障。
规划设计师们为应对业务工作压力,常常需要牺牲休假时间。
设计师休假普遍难以得到保障。
——31%受访者表示机构可以保障加班倒休与年假。
——近40%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受访者明确表达无法享受倒休与年假,这一数值在外企明显降低(9%)。约40%外资/合资企业与政府机构受访者明确可以保障倒休、年假,这一数据在前一组降至30%左右。
学习资源与发展机会在行业具有一定的集中性。
教育培训与企业年金仅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相对普遍。
——13%的受访者表示机构有教育培训机会,16%的受访者表示机构有企业年金制度。
——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有更完善的培训学习(20%/16%)与年金缴纳机制(25%/19%)。外企在该项上只有5%。
4、 工作强度
规划设计行业加班是显著特征,近半数受访者每月加班20小时以上。
——外资/合资企业受访者在工作日期间,有55%加班1-2小时,36%加班2小时以上——该数字高于其他群体;政府部门相对较低,也有18%加班2小时以上。政府与外资/合资企业近60%周末基本不加班,国有企业该项为27%与42%。
——所有群体均有不少于20%的受访者,周末经常加班一天到一天以上。外资/合资企业相对较低(22%),外企与政府部门中有近60%的受访者周末基本不加班。
月度整体数量而言,平均加班小时中位数为20-40小时,超过45%的受访者每月加班20小时以上。
——国有企业59%受访者每月加班20小时以上,其中32%每月加班40小时以上;民营企业工作强度次之(55%|25%);外资/合资企业有45%受访者每月亦加班20小时以上,略高于政府部门(37%)。
5、 工作压力与氛围
外部压力——与委托方的合作沟通是主要的压力源。
——无论背景,70-80%的受访者均认为“甲方需求多样多变,工作量巨大”。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受访者普遍认为需要“一味迎合甲方,不考虑合理性与实施度”(58% | 56%),且“机构要求贴身服务甲方,身心俱疲”(60% | 65%)。外企与政府部门也有20-30%持近似的观点。
——更多外资/合资企业受访者(36%)认为“配合中有各种挑战,但基本可以在正常工作量框架内解决”。
——低于6%受访者认为“在行业中有一定技术优势,可以挑选适合的甲方合作”。
内部压力——机构内部中产值与层级交往是主要压力源。
——55-65%的受访者认为“来自各级领导的压力很大”。
——与薪资结构相对应,国有企业(78%)民营企业(71%)受访者认为“产值压力很大”。外企该项数值也达到50%左右。
——只有15-25%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均衡,更多是成长的压力催促自己进步”。
——除政府部门的受访者外(19%),仅5-9%的其他机构受访者认为“管理完善,有良好的交流渠道”。
各类机构同事间的合作氛围多数较为良好。
——该项数值整体较为趋同,外资/合资企业(73%)受访者均认为“同事配合良好流畅”,其次是政府部门(64%)民营企业(53%)国有企业(50%)。
——亦有约20-25%的受访者认为“同事相互竞争明显”或 “同事基本无交流”。
规划设计师对个人成长体系与空间需求强烈。
只有7-10%的受访者认为“成长空间很大,成长机制明确清晰”。
——政府部门(64%)国有企业(52%)受访者普遍认为“机构等级森严,基本没有交流调整的机制”。
——外资/合资企业中36%受访者认为“可以接触到核心技术内容,专业成长迅速”,为该项最高值。
——民营企业中19%受访者“在商务领域有多重机会对外交流,对内组织工作”,为该项最高值。
——民营企业(49%)国有企业(44%)受访者对“流水线作业,难以得到机会提高自己”感受更强。
6、 个人成长
为就适应新业务要求,职业群体呈现出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54%受访者拥有从业资格证,93%受访者拥有职称。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受访者50%拥有注册规划师或注册建筑师资格,外资/合资企业数据也达到18%。
——国有企业(95.3%)民营企业(92.7%)政府部门(94.9%)受访者拥有职称,外资/合资企业数据亦达到77.3%。
规划设计师群体有着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意识,对行业变化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索多元化发展。
近50%的设计师在着手考证评职称,进一步加强自己在本行业的竞争力;也有超过1/3的受访者同时在拓展副业或准备转行。
——47%受访者准备“考证、评职称”,37%准备“拓展其他领域学习,增加副业”,39%准备“拓展其他领域准备转行”。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受访者在“考证、评职称”方面意向较强(超过50%)。外资/合资企业受访者在此方面意向相对较低(32%),但有50%正在拓展其他领域,为后续转行做准备。
大多的规划设计师们即使迷茫也在坚持,不忘心中热爱。
——77%的受访者表示维持现状。
——14%的受访者表示“我们爱设计行业”
综述:
本次受访的人群以规划师为重要组成核心,在社会背景上呈现出全龄,全向、全地域的特征,他们也是一群专业方向非常良好,高素质、关注公共事务的群体。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设计师们虽面临挑战,却也积极应对。薪资与全年绩效挂钩,工作压力大且加班多、休假难落实,但他们努力平衡,如借鉴外企做法,让周末陪伴家人成为可能。
在个人的成长进程中,机构内部的合作态势良好。虽然商务技术培养与交流机制存在不足,导致设计师在行业变革之时会产生短暂的困惑与迷失,但他们并未因此而退缩。
多重原因下,尽管面临多重挑战,受访者中有一半人正积极提升技能,不断追求自我突破与成长,选择留在这个行业;三分之一在探索转行可能;仍有14%的热情设计爱好者坚守并热爱着这个行业,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专业的执着,用积极的心态拥抱行业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外企于设计行业中,对内亦有加班、压力及培养交流不足等状况,只是相对较轻;对外则全力融入中国市场,攻克资质与可持续发展难题,且其社群职业资格渐趋同于同业,未来可期,大家都在为设计行业的发展不懈努力,充满希望与活力。
OPDI作为外企在华机构的行业组织,未来会继续致力于协助外企,协助整体设计师社群,在变化的经济形势中,持续性推动设计师的观点、问题“被看见、被关注、被重视”,与此同时,借助协会的平台,推动整个社会对于“设计的价值”的认知与共识。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媒体矩阵 期待你的参与!
调研报告编写人员: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 徐劭旸、陈颖、张笛